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核心提示:直播带货有多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65亿,占网购用户的37.2%。

  直播带货有多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65亿,占网购用户的37.2%。

  直播带货火了,问题也来了。据中消协报告,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直播带货消费成为投诉重灾区;有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e查到底”查阅部分投诉平台后发现,夸大宣传、质量“翻车”、售后无保障等成为直播带货的痛点。本期的“e查到底”就来说说直播“买买买”背后的那些烦恼。

  “直播间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一名消费者在《人民投诉直通车》平台投诉称,其在抖音买了两罐“海姑娘牌”麻辣龙虾尾。视频里的罐装龙虾尾分量很足,罐也很大,可是收到实物后却只有视频里的1/3大,龙虾尾不到10颗,严重“货不对板”。

  今年2月,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称在快手直播间按照卖家推荐的尺码拍了一件衣服,结果到货后发现尺码小穿不了。快手平台有明确的闪电购规定,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但要求快手客服帮忙调货时,客服却不给出明确答复,一拖再拖。

  “e查到底”在黑猫平台搜索“直播带货”,投诉结果多达近百条,其中红布林、微拍堂、快手小客服等投诉量较多。

  类似的“剧情”你见过吗?据公号“运营研究社”蹲点一些直播间发现,部分商家和主播“互撕”带货,靠制造矛盾冲突吸引消费者下单,主播们的话术十分相似,仿佛有固定的剧本。

  此外,一些主播常用的套路还有“闹乌龙”、找家人或朋友当托等,如以“手滑”标错价格为说辞,让消费者觉得“赚到了”,刺激其尽快下单,但事实上该商品第二天还是这个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目前,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平台责任已有规定,但对短视频这类平台在电商行业中的性质,暂无明确规定。应进一步明确各类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之间的性质、关系,完善相关法律规定,避免直播带货领域成为法律空白地带。

  近期,“直播销售员”作为一种新职业纳入管理,相应的培训规范、职业规范、劳动保障规范也将建立。也就是说,直播带货不仅要受职业道德的规范,还要受到整个产业链的制衡,受劳动法的约束。

  “e查到底”提醒消费者,看直播时,对于低价、小众商品要理性购买;网购下单后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可以截屏页面,或者保存直播视频、聊天记录等;与商家沟通无效时,可拔打12315进行消费投诉。(完)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