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1月24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方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和重大合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在总结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性成就和启示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解读。

  “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当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表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局面。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愿景与行动》提出了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原则理念、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在发展思路上,统筹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双边和多边、规模和效益、发展和安全。在原则理念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发展目标上,一是互联互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共建国家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四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重点领域上,主要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以及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积极拓展合作新领域,着力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自创立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面向未来,我们将围绕‘巩固稳定提升’这条主线,共建中欧班列高效运输体系、安全治理体系、多元通道体系和创新发展体系,不断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不断拓宽中欧班列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徐建平说。

  巩固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在建设好、维护好现有运输线路的同时,共同开拓跨里海等国际运输新通道,推进重点口岸设施扩能改造,全面提升中欧班列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完善中欧班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规则标准衔接,不断夯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基础。

  全力维护中欧班列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完善中欧班列政府间合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规划对接、设施联通、便利通关、运输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商,打造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中欧班列沿线安全风险管理,深化信息交流合作,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中欧班列营造稳定、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全面提升中欧班列发展质效。加强市场需求对接、发展规划对接、合作平台对接、设施项目对接,全面提升集疏运各环节、全过程的质效。优化我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不断提高货物集结质效。协同完善中欧班列运行机制规范,全方位提升运输组织效率。织密中欧班列支线网络,形成覆盖面广、集疏运效率高的“干支通道运输体系”。稳步扩大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持续提高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中欧班列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有助于发挥各方优势,提升合作质量。近年来,商务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介绍,机制层面,中国已经与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模式层面,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结合类等,以充分发挥各方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项目层面,一批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多国家都表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

  “中国与各方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徐建平说,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完善绿色政策体系、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合作。在能源建设领域,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分别贡献了全球市场超过75%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了一批清洁、高效、优质的绿色能源项目。在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修建动物通道、在建设中老铁路时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约5.5万株,为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共建国家持续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一是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国际化平台作用,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二是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合作,深化对话交流和分享经验,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本报记者 刘温馨)

  受极地居民北极熊的“大厚毛衣”启发,浙江大学教授柏浩和副教授高微微悟出了一种新策略。气凝胶涂层容易脱落,材料气凝胶含量有限,耐磨、抗拉伸等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限制了下一代保暖衣物性能提升的空间。

  记者2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题: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下一步将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在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项目现场,4台汽水换热器正在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每小时可供出零碳热量1651吉焦。走进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煤矿装车站,卸料溜槽繁忙运作,管道内的原煤经过抑尘站封装后运出,去往东北。

  据预报,21日至24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部分地区偏低7℃以上。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12月21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经营主体应对照目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履行有关出口许可、合同登记等手续。

  近日,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传输速率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它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研制。

  南开大学教授陈永胜、刘永胜、马儒军科研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柔性且可持续的个人体温调节衣物系统。这种新型太阳能热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电卡热管理器件的柔性特征,将其集成应用于衣物,既智能又不影响穿着体验。

  “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数据,因此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对此,与会专家呼吁,解决算力难题,应重塑大模型算力生态,助力国产AI芯片系统练好“内功”。相较于芯片本身的硬件性能提升,郑纬民认为,通过营造生态,提升国产AI芯片的“包容力”更加急迫。

  记者20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自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54天,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记者20日从商务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研判的187项工程前沿包括93项工程研究前沿和94项工程开发前沿,涵盖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张鑫团队创新性研发出拉曼光谱探针,为深海探测提供抓手。张鑫表示,该研究细化了水合物分解过程与海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气体水合物分解演化机制的理解,填补了天然气水合物原位上升过程数据的空白。

  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月球任务和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将在未来一年塑造科学研究。天文学家依然担心,由于越来越多的明亮人造卫星群正在用光污染夜空,新的地基望远镜数据可能更加难以获得。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科学报》就此邀请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袁道阳进行分析解读。

  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人员瑞安·罗加林说,视频信号从深空传送到地面的速度比经互联网从帕洛马天文台海尔望远镜传到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速度还快。据法新社报道,研究人员曾展示从近地轨道和月球利用激光传输信号,“灵神星”探测器则首次在深空展示这一技术。

  AS700载人飞艇于2018年6月批复立项,同年8月启动实施,共生产3架艇,其中01架为无人型技术验证艇,于2023年完成全部科研试飞;02/03架为载人型适航验证艇,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9月首飞。AS700载人飞艇采用常规单囊体布局,流线型气囊外形,四片“X”型硬式梯形尾翼,单点单支柱式不可收放起落架。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将稳步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对试点设立的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

  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分别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