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共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和讨论了林武同志受省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总结2023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山东省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发展利好因素正加速集聚,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迭加效应进一步显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日益增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着力塑造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新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在具体安排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一是抓实抓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营造科技创新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带动链群发展、数实融合赋能产业升级上加速发力。二是抓实抓细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开工投产、服务保障要快见成效。三是抓实抓细消费潜力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新型消费、载体升级和消费下沉要有新起色。四是抓实抓细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在服务企业开拓市场、推动外资项目落地、提升开放平台功能上出实招。五是抓实抓细“三农”重点工作,持续提升粮食稳产保供、“土特产”富民、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六是抓实抓细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推进碳排放“双控”、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达到目标。七是抓实抓细民生福祉改善,在就业增收、公共服务均等化、帮扶困难群体上持续用力。八是抓实抓细安全底线任务,坚决化解金融、债务、房地产风险,坚决化解安全生产隐患和社会稳定风险。

  12月20日,山东省统计局发布111月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山东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助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向好,全省经济平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与110月持平。41个行业中33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80.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比110月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回升,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比19月回升0.4个百分点。

  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6∶37.3∶6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增速达到24.0%,上拉全部投资增长4.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稳步回升。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比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

  111月,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5.5个百分点。炼油、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3.5%。“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0.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6.7%,比110月提升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3.6%和31.8%,分别高于全部投资28.5、26.7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稳定增加。截至11月末,山东全省实有市场主体1462.6万户,同比增长4.6%。其中,实有企业463.7万户,增长6.1%。财政金融运行稳健。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77亿元,增长5.3%。民营经济持续活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4.4%,占进出口总值的74.0%,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提示:2023年111月山东全省经济平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不仅为这个经济大省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稳住中国经济增长大盘而言,也做到了“走在前”“挑大梁”。

  近日,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前11个月全省工业运行情况。今年111月,全省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规上工业2.7个百分点;110月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利润11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9.8%,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3.9%、27.4%,对全省工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汽车产业加快回升。今年以来,山东省商用车与新能源乘用车同步发力,汽车产业逐月回升向好,111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汽车产量198.4万辆。其中,商用车行业抢抓国内市场回升和海外出口扩大两个机遇,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加快提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38.3万辆,全年将突破40万辆。

  工业母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山东省工业母机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抢抓出口机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111月,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9%、14.3%。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稳步发展。今年以来,山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整体增势良好,111月,生产动车组532辆,同比增长38.5%,产量居全国首位。

  12月19日下午,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召开高端装备产业链“链长”专题会议。周乃翔强调,要突出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并举,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高端装备核心竞争力。要深入推进产业数智赋能,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打造行业领先的山东智能制造。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培优做强产业集群,强化跨区域集群培育。要大力培育领航型企业,抓好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让产业链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提示:作为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等活力持续释放正成为拉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而高端装备产业链为作为山东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的一条,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

  12月18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政府于12月17日正式批复设立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面积包括南、北隍城岛东部海域170平方公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

  目前,山东省共有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39家。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是全省第140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按照“1+N”布局产业:“1”即海上养殖区,包括长岛南北隍城东部海域25.5万亩核心区和南五岛周边海域45万亩拓展区,在南隍城岛设立综合服务保障区,积极探索无居民岛合理开发利用新路径;“N”即多个产业配套基地,依托行业领域优质企业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加工物流基地、养殖装备制造基地,带动形成海工装备制造及水产加工、渔业种业及科创等产业聚集区,通过岛内岛外紧密衔接、协同发展,打造种苗培育、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装备制造、海上旅游等全产业生态。

  当前,长岛正在全力创建海洋类国家公园,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海洋经济开发区设立之初首要考虑的问题。“海洋经济开发区区域全部为渔业及游憩用海区,完全避让了生态红线万亩拓展区以及争取利用国管海域的扩展区,均在拟创建的长岛国家公园规划范围之外,在规划范围上没有任何交叉重迭。”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专职副主任李明涛表示,海洋经济开发区重点规划发展的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等均为绿色低碳产业,与国家公园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海洋经济开发区设立后,还有利于提高渔业效益、降低捕捞强度、推进物种保护,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功能。

  提示: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到全国的近40%。海洋是山东发展的动能、优势与潜力所在。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是经略海洋的重大机制创新,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创新,是拓展山东省开发区发展空间和路径的创新。

  近日,山东省纪委监委印发《政商交往负面清单》,从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两方面作出规范约束,同时山东省工商联印发《清廉民企建设指导清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鼓励领导干部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双向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政商交往负面清单》从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两个方面分别作出规范约束。其中,党政干部行为负面清单主要内容为“7个严禁”:即严禁高高在上、敷衍塞责,严禁违规设槛、政策歧视,严禁违规执法、徇私枉法,严禁“清”而不为、推诿扯皮,严禁不讲诚信、不守承诺,严禁干扰经营、任性用权,严禁以权谋私、亲清不分,对党员干部划出政商交往行为底线。

  企业家行为负面清单主要内容为“7个不得”:即不得向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特定关系人等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等财物,不得违规进行利益输送,不得违规出资购买或变相提供车辆、房屋等,不得违规以明显低于(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交易,不得违规安排活动或报销费用,不得违规宴请,不得帮助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掩盖违纪违法事实,对企业家划出政商交往行为底线。

  《清廉民企建设指导清单》,对民营企业清廉建设以正面引导的角度,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机制、把握亲清边界、依法诚信经营、培育清廉文化等5个方面15条内容作出倡导规范。

  提示: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的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制定两个清单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政商双方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实现政企良性互动常态化,助力山东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