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2018年6月的一个深夜,广东某居民区的平静被一阵急促的报警电话声打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噩梦。接线员尚未开口,电话那头便传来一个女人惊慌失措、颤抖不已的声音:“我把他杀了!快来救人!”这一声呼救,瞬间让整个城市的空气都变得凝重。

  警察赶到时,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那是一间狭小的出租屋,昏黄的灯光下,一名中年女性站在屋中央,双手布满鲜血,手中紧握着一把血迹斑斑的水果刀。她的目光茫然,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气,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床上,躺着一名男子,胸口的血迹触目惊心,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警察试图问话,但她只是低声反复喃喃自语:“他该死,可是我真的没有别的选择……”此时,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她为何会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如此狠手。

  时间倒回到三年前的2015年,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城。余某在家中翻找着一些旧账单,偶然发现了一些塑料袋和吸管,这些物品被明显篡改过,散发出一种刺鼻的化学气味。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恐慌。这些与她儿子石某有关的物品,显然与她一直以来的印象相去甚远。毒品,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字眼,突然闯入了原本平静的家庭。

  带着不安与震惊,余某拿着这些证据找到石某。当她将这些毒品相关的用具展示给他时,石某的神情慌乱,明显感到愧疚和恐惧。他试图辩解,却支支吾吾,最终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偶尔使用毒品的事实。石某的眼中充满了求饶,向母亲保证这只是偶尔的冲动,表示自己能自我戒除。余某的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她心疼儿子,不希望他在戒毒所受苦;另一方面,她清楚毒品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想要尽快采取措施帮助他戒除。

  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余某最终选择相信儿子,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家里戒毒。然而,石某并没有珍惜母亲的信任。尽管表面上答应了戒毒,他很快就重回了那群毒友身边,再次染上了毒品。最初他小心翼翼地隐瞒母亲,但很快就陷入了深深的依赖。为了筹集毒资,他甚至偷偷将家中的贵重物品卖掉。余某渐渐察觉到异常,儿子深夜归家,身上散发着奇怪的气味,但每次质问他时,石某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他们在广州租下了一间简陋的小单间,生活极为拮据。为了节省开支,母子俩只能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尽管已经32岁,余某依旧认为,儿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他们之间的母子情感深厚,共用一张床也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然而,石某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开始变得异常,曾两度在深夜越界接触余某。每次余某感受到这些异常时,她只是轻声责怪几句,却并未重视。

  2018年6月的一晚,石某与朋友们在酒馆里聚会,渐渐喝醉了。凌晨时分,他踉跄回到家,打开门时几乎用了全身的力气。余某被吵醒,看到儿子酒气熏天、衣衫不整,她没有责怪他,只是默默打开灯,看着他醉态可怜地走进房间倒在床上。然而,石某醉意上头,失去了理智,他突然从床上翻身坐起,开始不由自主地向余某靠近,口中嘟囔着含糊不清的话。

  余某感到一阵困惑,只能闻到石某身上浓烈的酒气。当石某猛地拉住她,将她压在床上时,余某完全愣住了。她试图反抗,但石某的力气出奇大,完全失去了控制。余某拼命挣扎,喊着儿子的名字,却始终无法叫醒他。石某像是完全被酒精支配,对母亲的抗拒充耳不闻,继续对她进行侵犯。终于,石某在满足之后翻身睡去,房间再次陷入寂静。

  警察赶到时,余某依旧站在门口,双手高举,握着血淋淋的刀。她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接受了警察的拘捕。急救人员虽然尽力抢救,但石某因失血过多未能被救回。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法庭上,面对余某的自首和她经历的痛苦,所有人陷入了道德与法律的两难境地。最终,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判定余某有悔罪表现,决定对她从轻发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执行。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