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综合类艺术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1923年创立的湖南第一所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学校——私立华中高级艺术职业学校(简称“华中艺专”或“华中高艺”)。1951年,“华中艺专”更名改制为湖南省艺术学校,先后经历了湖南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湖南省长沙艺术师范学校、湖南省戏曲学校、湖南艺术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湖南省戏曲艺术学校、湖南省戏剧学校、湖南省艺术学校等多个发展阶段。2002年,湖南省艺术学校与1979年成立的湖南省电影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南、北校区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坐落在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松雅湖东岸,总占地面积380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典雅别致。招生咨询152****7481---4825.

  华中艺专自创办以来,培养了周令钊、陈国钊、李昌鄂、王正德、刘迪耕、李立、欧阳笃才、陈白一、易图境、谢凯等一大批杰出美术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是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名人名家:表演方面有李谷一、左大玢、龚谷音、王永光、刘赵黔、贺小汉、黄卓、沉伟、周浩、张也、雷佳、王丽达、甘萍、瞿颖、吴军、曾媛、刘岳、杨霞、赵双午、叶红、黄涓涓、张璇、万茜、沉梦辰、刘赛、何怡等,美术方面有周令钊、聂南溪、黄铁山、张方白、冯放、朱辉、毛光辉等,舞台、影视编导方面有徐瑛、刘江、李雄辉、王珂等,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校因此被誉为“文艺湘军的摇篮”。

  目前,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坚持艺术为本,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追求卓越、不厌平凡”的校训和“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立足文旅,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道路,加强产、学、研融合,拓展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视野,大力弘扬文艺“工匠精神”,积淀了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多样化的文化艺术人才。

  学校现有5万余名校友、数十位“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活跃在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十多年来,先后创排了湘剧《秦王遣将》《书香天下》、花鼓戏《玩不啰》《五十二家别墅》、音乐剧《同一个月亮》《风华正茂》、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革命历史题材花鼓戏《徐特立》等大型原创剧目,学校师生多次参演了央视春晚、央视网络春晚、湖南卫视小年夜晚会、大地颂歌等国家、省、市大型晚会,获历届湖南艺术节金奖(田汉大奖)、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金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表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的辉煌,为湖南乃至全国文艺事业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设有戏剧、音乐、舞蹈、设计艺术、数字产业、文化旅游6个专业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部)、湖南省艺术学校(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拥有30个专业、5个专业大类、4个专业群:其中戏曲表演、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2个专业群是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也是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社会行业影响力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文化艺术类专业“领头羊”;广播影视与文化旅游2个专业群是服务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紧密对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的优势专业。学校拥有传统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13个:戏曲表演(湘剧、花鼓戏和杂技方向)、音乐剧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人物形象设计、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以及摄影摄像技术、影视编导、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等,其中在全省范围内独有的专业6个: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中南片区具有突出影响力)、钢琴调律(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牵头单位)、音乐剧表演(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牵头单位)、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

  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招生,在高职招生的同时,招录五年制、六年制中专学生进行长期艺术教育培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850人;全校教职工53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 422 人,正高职称 37人,副高职称 112人,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和旅游部百名优秀戏曲专业教师、全国档案系统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全国技术能手,多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项目、湖南省“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楚怡”名师工作室,获评省级教学名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省中青年骨干人才专家、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教学名师、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文旅行业标兵、湖南省直系统五一劳动奖等。同时,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名家、行业导师来校任教授艺,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百年湖艺再出发!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将以建设本科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办学特色,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契机,以更加开放的办学理念,勇立文化和科技融合潮头,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天鹅大树培养计划”,推进从“半个人”到“一个人”的学科交叉建设,发力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全国文化艺术行业高水平示范院校,为湖南建设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戏剧学院前身戏剧系是学校最早开办的专业系,2022年调整为二级学院,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人才培养成效,奠定了戏剧学院学科建设及传统优势专业的龙头地位。戏剧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招生,在高职招生的同时,招录五年制中专学生进行长期艺术培养教育。根据相关政策戏曲表演专业(五年制中专)全免学费,戏曲表演专业(五年制大专)前三年免学费。

  花鼓戏作为湖南特色地方戏曲,是湖湘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戏剧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和造就既具有独立承担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演创作,又具有其它艺术门类表演能力的专业表演人才。毕业后主要面向各专业剧团、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及各大戏曲媒体栏目,从事表演、编配、编导、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戏曲音乐专业招收有一定民族器乐演奏基础的初中毕业生。招收大筒、京胡、二胡、竹笛、唢呐、笙、琵琶、扬琴、阮、古筝、大提琴、戏曲打击乐等乐种。

  本专业培养从事戏曲音乐演(伴)奏、民族器乐演奏、戏曲传承、戏曲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音乐剧表演专业创办于1998年,是华中地区唯一的音乐剧表演高等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音乐剧表演艺术人才。

  本专业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联合培养。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机构,是一家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代表湖南地方文化特色、艺术水准和文化形象的艺术单位,担负木偶皮影艺术创作、演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三大职能。

  本次招生旨在培养和造就具备全面、扎实的木偶皮影表演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戏曲表演综合素养和艺术创造力;具备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熟练运用木偶皮影表演技巧创造舞台人物形象的专业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木偶操纵表演、皮影操纵表演、声乐、台词、形体舞蹈、戏剧表演、戏曲唱腔、木偶和皮影制作及戏剧理论等课程。

  本专业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联合培养。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前身为湖南省杂技团,是省内唯一一家具有规模演艺的杂技专业演出团体。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杂技艺术人才,多次亮相国际舞台,曾先后五十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六十多个国家访问和商业演出,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校企合作招生旨在培养新一代的杂技专业人才,拥有扎实的杂技基本功底;较强的艺术表演综合素养;具备舞台实践能力的杂技演员。

  舞蹈学院是1960年在原湖南省艺术学院1959级舞蹈专修班、1960级舞蹈少年班的基础上建立的,先后经历了湖南省艺术学校舞蹈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等发展阶段;培养了中国“文华表演奖”“梅花奖”获得者杨霞、刘晶,电影“金鸡奖”“新人奖”影视明星颜丹晨、许鸿英、王端仪、阿朵、沉盈辛、沉梦辰等知名艺术工作者。学院承办了湖南省两届舞蹈表演专业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任务,历年湖南省中、高职舞蹈表演技能大赛。学院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后备生生源基地。

  舞蹈表演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和舞台表演经验,是湖南省高等院校舞蹈专业办学历史最长、培养舞蹈人才最多的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湖南省高水平表演专业群骨干专业、湖南省首批“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办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专业;该专业拥有湖南省“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一流职业教育核心课程1门。

  舞蹈表演专业出人才,出作品。《湖湘春讯》《长长的花头帕》《冬季花儿开》《火塘边》《抢花鞋》《那一片阳光》《麻阳花灯》《我想对您说》《湘奁》《求索》《傩•沐月》《初雪》等多个原创舞蹈作品在全国“桃李杯”“荷花奖”等舞蹈比赛中斩获佳绩。大批学子在亚运会开闭幕式、国庆天安门花车巡游、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央电视春晚舞台等大型活动中展示风采。

  主要开设课程: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技术技巧、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技术、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剧目、地域民间舞、音乐基础与应用、中外舞蹈简史与作品简介、舞蹈考级、即兴舞等。

  国际标准舞专业以湖南省高水平表演专业群为依托,遵循以“典型工作岗位任务为引领、校企核心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结合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原则,强化“专业+艺术院团(企业、机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教师团队均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首都体育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培养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国际标准舞蹈演员、教育机构培训人员和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专干。

  主要开设课程:舞蹈基本功训练、拉丁、摩登、舞蹈剧目、现代舞技术、专项能力训练、人体运动科学、音乐基础与应用、中外舞蹈简史与作品简介、即兴舞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