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毫厘终于真相了?
都说传统中国是儒表法里,领袖也说,“百代皆行秦法政”,秦制中国是法家化的中国,大概是没太大争议的。那法家的主张到底是啥?秦制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制度?
法家追求的是国家强大,有人说国家强大是好事啊,可是,如果这个国家的强大是以老百姓匍匐跪着为代价的呢?如果国家的强大是以无下限的剥夺老百姓的权利来完成的呢?
在法家看来,为了让国家强大,人民的幸福和个人的自由完全可以忽视,甚至法家认为人民的幸福和个人的自由是有损于国家的强大的。
商鞅受重用前,跟秦孝公有几次见面。说第一次见面给秦孝公讲帝道,秦孝公不悦。第二次讲王道,秦孝公还是不悦。第三次讲霸道,秦孝公大喜,商鞅受重用。
此事有多种解读,一个解读是商鞅和秦孝公互相试探,不过我更赞同第二种解读,商鞅是个相当“识时务”的人,他不像孔子那样有自己的原则,即使世道不行,也不降低自己的原则,即使穷困潦倒,也有自己的坚持。商鞅是个“识时务”的人,他投君主的所好,君主喜欢霸道,我就来霸道,君主不喜欢王道,我也就马上放弃王道。
商鞅和秦贵族有段对话,说考虑国家大事根本不需要和人民商量,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没有担当。他说利民也是我的最后的目标,既然是为了利民,就不必守什么规矩,牺牲点老百姓也没有什么。
这是商鞅为代表的专制独裁者一贯的论调和做法:以集体利益为借口,来损害当下和眼前的个体老百姓的利益。这抽样的集体利益成了专制者为所欲为的尚方宝剑,为了他们所谓的“国家”、“国家安全”、“人民”、“我大清”、“我大秦”,为了一个抽象的集体目标,可以侵犯个体老百姓的权利,可以收走个体老百姓的财产,甚至以“国家”“人民”的名义,杀些个老百姓算什么。
商鞅“立木为信”的事众所周知,搬一点点东西,就给他50金,政府颁布这种政策不是很违背常理吗,之前很多人解读说这是商鞅在民众面前树立政府的信誉?
可是如果结合商鞅的思想这个解读就有些奇怪,因为从商君书可以看出商鞅就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相不相信政府,
商鞅其实是在向老百姓说,以后只要是政府颁布的政令,不管怎么样违背常理你们都不可以怀疑,你只管听话就是了。我(专制政府)做的事情哪怕再违背常理也不能有疑问,你照做就可以了,我要的不是头脑,要的是执行,理解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法家认为,凡是政府要做的事,老百姓不容置疑。
法令推广一年以后,老百姓觉得这个法令不好,反抗的人很多,商鞅要杀鸡儆猴,要立威。他把太子老师的鼻子割了,连太子的老师都不放过,老百姓自然不敢再违抗了,法家认为,凡是政府要做的事,老百姓不得抗议,抗议了,那就要用铁拳打下去。
法令推广下去10年以后,老百姓适应了习惯了,而且法家的军事化管理,虽然不仁义,但是法家治理下的社会看起来真的很有秩序,所以很多人又说这个政策是好的,商鞅怎么对这些说政策好的人呢?他把这些人,全部流放。
可这不是很奇怪吗,有老百姓批评你,你严惩,现在有人称赞你,你也要流放?到底你要老百姓怎么样看你政策呢?其实,并不奇怪,以为法家的逻辑是,对于政府的政策,老百姓没权利批评,也没权利称赞,你只管执行就可以,我的政策老百姓是要无条件执行的,法家认为,凡是政府要做的事,老百姓不许议论。
法家认为,凡是政府要做的事,老百姓不容置疑,不得抗议,不许议论。我做的事情哪怕再违背常理,老百姓也不能有疑问,只管照做就可以了,要的不是头脑,要的是执行,理解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而且不得违抗,违抗了就要惩罚,甚至到最后连你说我政策好的权利也取消了,这就是商鞅施政的手段。
提一句为啥执行一段时间后,为啥会有人出来说政策好,秦制坏处就不必说了,无下限的剥夺民权,老百姓在专制政府面前没剩一点权利,老百姓得跪在专制政府、官员的脚下,但是剥夺民权的另一面,是秦制的“优势”,比如秩序上,秦制国家往往是秩序井然的,因为不讲秩序的老百姓全被专制铁拳打下去了,之前说平壤秩序井然,不要说破烂的,连一个残疾人都看不到,但是这是因为平壤没有穷人吗,不是的,只是因为这些穷人,影响市容,全被专制铁拳赶出平壤而已,民主国家再富裕的城市,也又贫民窟,也会显得“乱哄哄”,但是秦制国家也一般都没有贫民窟,显示秩序井然,但是这并不是因为秦制国家没有穷人,只是因为秦制国家不承认穷人的迁徙权,秦制国家不允许你随意私搭乱建,不允许你去影响市容,而民主国家承认老百姓的迁徙权,允许你私搭乱建,比起“市容”和秩序井然,他们更承认人的权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