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7月15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办的杂交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观摩培训会上,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歷时十余年创新研发的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以下简称“核不育制种技术”),中国农业大学赵海铭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谢传晓、漆小泉研究员围绕该技术进行研讨交流。

  在玉米种业中,利用雄性不育系生產杂交玉米种子虽然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杂交种纯度、提高玉米制种產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实现难度也非常大。

  核不育制种技术其创新之处在於,运用我国有效保护的专利技术,包括籽粒大小标记、植株形态标记等方法,能在播种前、种植苗期至植株散粉前等多个环节,简易高效的区分不育系与保持系。“这能使玉米杂交种生產田的母本植株达到產业化要求的不育化效果,显着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纯度等质量指标。”赖教授表示,这项技术还克服了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MS)种子掺混风险高、易受专化小种侵染、育性不稳定等缺陷困扰。

  自2022年至今,核不育制种技术已连续多年在海南、甘肃、新疆、山西和吉林等多地开展试验示范并取得良好效果,具备產业化应用条件,将為我国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试验示范观摩会,多家种业公司、代繁公司参加。

  据介绍,核不育制种技术可大幅降低玉米制种的去雄成本,减少制种企业的管理成本。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利用该技术扩繁的不育系制种较传统人工去雄方式增產10%以上。该项技术分别於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火花技术”成果库。

  “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在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在生物育种產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赖锦盛教授表示,该技术在我国和全球制种细分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将对推进生物育种產业化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3年来,甘肃省组织引导省内玉米种子企业加快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推广应用。今年,张掖、酒泉7家种子企业推广应用了该项技术。”甘肃省种子总站党委书记、站长吕小瑞说,“我们将不断提升玉米制种去雄机械化水平,推动全省玉米制种產业节能增效。”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