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刘勇刚:“精骑三千”:秦少游的读书法
秦少游能成为着名文学家、政论家,与他深厚的学养有密切关系,而这来自于他的读书经验。他有一篇谈读书的文章叫《精骑集序》,至今仍有意义。兹录于下: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少游辑录经、传、子、史中有助于作文的条目汇集成书,题曰《精骑集》,所谓“精骑”就是“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出自《北齐书·孙搴传》孙搴答邢邵语,以兵贵精而不在多为喻,意思是读书贵精而不再多。本篇就是他为自己的选本《精骑集》所作的序言,作于元丰六年(1083)。
少游回顾了自己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将当年败坏学业的原因归结为少时的“滑稽饮酒”“废于不勤”和中年的“聪明衰耗”“废于善忘”,此种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人仍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秦少游参加进士考试前后有三次,元丰元年和元丰五年都名落孙山,这跟他主观上的不在状态有关,也就是他自己说的,依仗自己有过目不忘之才,“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常废于不勤”,所以两次考试都发挥失常。此后他对自己的失败作了反思,编写了《精骑集》,并总结成了“精骑读书法”。果然这一总结产生了奇效,少游于元丰八年中了进士。
其实聪明人未必能学有所成,而愚钝者也未必不能成为饱学之士。白居易、李商隐都是大诗人,他们的好诗不只是依赖灵感的降临,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白居易编有《白氏六帖》,这是他的读书笔记,分门别类,李商隐也编有《杂纂》,都是摘录的有用的资料,以便写诗作文的时候随时采用。有道是聪明人下笨功夫才会有出息。秦少游从孙搴的话“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中摘取书名,颇有深意,这也是他文学与政论成功的秘诀。读书全无拣择,泛而不精,就算博览亦不过如“羸卒数万”又有何用?不如记住真正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
秦少游的《精骑集》曾是重要的文章选本。据南宋俞成《萤雪丛说》卷下记载:“东莱先生吕伯恭尝教学者作文之法,先看《精骑集》,次看《春秋权衡》,自然笔力雄朴,格致老成,每每出人一头地。”直到明末,此书仍在士林流传,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二曾经着录。虽然《精骑集》这部选本已经散佚,但秦少游揭橥的“精骑读书法”仍是当今天下学子读书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