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堪称超强小升初衔接方案
孩子越长越大,所学科目也会越学越多。这就不得不提到通识学科的启蒙教育。那么如何让孩子更好理解抽象的理科知识呢?为此,清华附中的老师们,特意自编了一套通识课丛书,让孩子们提前对这些学科有所感知。丛书第一辑自去年推出后就好评不断,如今第二辑也新鲜出炉,帮助孩子更加全方位建立各科的学科思维、完善的学科知识脉络。
但等到了初中,孩子们的学科学习,除了语数外,还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和道德与法治。 想象一下,一下要学习这么多门,孩子们得多么手忙脚乱?
为此,清华附中的老师们,特意自编了一套通识课丛书,这就是去年外滩君曾推荐过的 一套小升初的超强衔接方案——《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
它是清华附中的校长和一线骨干老师亲自编写的,是专为小初衔接打造的,每册书全都对标初中,希望能够带孩子先把初中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搭建起来。
内容上它对初中知识的引入角度很巧妙,同时解释和分析又足够有深度,关键还写得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很好读。
不过,虽然理科思维很重要,但现实是,在初中阶段,十门主要课程中,有四门属于文科领域。单纯依赖理科思维,显然是不足以应对全面的学习挑战的。
《清华通识课》第二辑来了!内容涵盖了道德与法治、生物、历史、体育这四个科目。加上第一辑的4本,就集齐了全套8本分册!
这套书是完全以小初衔接为目标的,所以在内容设计上,可以说和初中新课标完美对应。先来看看新书的“真容”:
孩子每天上学都要很早起床,放学之后还要做作业到很晚,那能不能不上学?不写作业?能不能有迟到的自由呢?
不仅如此,这本书的涉及面还很广,涵盖了法律、经济、政治3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些知识体系后,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不断思考。
还有一本体育《成长的历练》,与其他体育类的书不同,“通识课”体育分册并不是一本讲解运动技巧的书。它的关键词是“成长”。
这本书告诉你,要想科学运动,需要培养哪些习惯;不同类型的运动(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有何特点,如何据此找到自身优势。
在体育这一本背后会有一个正品防伪码,扫描后,能看到一套很好的配套习题。是清华附中的老师们特意编写的,和这套书里的每篇文章一一对应!
不过完整8册的所有配套练习题比较多,没办法一次开发完(数学、地理、物理、化学这四科已经有一部分了),还在陆续更新。
数学、物理难度较大,不建议自学。在正式上课之前,孩子只要知道将要学什么,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显着提高学习效率。
“小四门”需要背记的知识很多,但难度不大,孩子作为兴趣,提前自学,有利于在课堂中提升效率,减轻其他课程的压力。
丛书中,每篇文章的小标题是“知识点+趣味问题”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提示了课内相关知识要点,下面则是以孩子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的有趣问题。
数学分册的编者老师说,这是他父亲小时候问他的问题。就因为这个问题,他走上了比肩“北大韦神”的数学之路。
小学时候的他是一步一步做乘法的:2×2×2×2……总共乘10次,虽然很费劲,但也能通过心算得出正确答案1024。
可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学过乘方,于是孙老师用这种生活化的案例去引导和启发孩子的思维,等到初中学习“乘方”时就能事半功倍了。
清华附中的老师们,根据多年积攒的教学经验,他们认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根本在于搭建学科思维。
同样是“融雪剂的作用原理”,化学这分册中会从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角度来看,撒盐改变了物质的溶解度;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更能够帮助孩子更有效地熟悉学科体系,自信迎接初中挑战。
而有了学科思维打底,将来孩子遇到一个问题时,就不是机械地调取书上的某个知识点,而是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另外,书里这些可爱的大插画全都是清华附中的学生自己创作的!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视角,以及多姿多彩的想象力。
它的写作初衷也在于,把清华附中的教学成果分享给正面临小升初难题孩子们,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让孩子面对从小学到初中陡然扩大的知识体系,和对学科思维更高的要求时,帮孩子提前建立起学科思维,在脑海中打造完整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