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浙学未刊稿丛编》主要收录明代以降浙籍人士以及外省人士有关浙学的未刊稿抄本着作。该项目从2013年筹备、启动至今,已经出版了第一、二辑共210册,其中第一辑100册,收入90余人148种;第二辑110册,收入8人460余种。每辑除学者撰写的序言外,各书前撰有简短提要,交代各书着者生平及着述内容、文献价值等,方便读者了解文献情况。《丛编》称得上是一项富有价值的、值得期待的古籍影印工程。在高水准古籍普查的基础上,从5700多种浙人稿本、1.7万余种抄本中选编130人的413种着作,精心编辑成有特色的文献丛刊。这一丛刊与其他已出版文献丛书比较,绝不重复浪费,且围绕核心“浙学”展开。这些稿抄本的整理出版,既以最理想的形式保存了珍稀古籍,又可大力促进“浙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第三辑沿袭此前丛编优秀编选方针,所收稿抄本均为首次影印,且罕见排印整理本。共收入30余人150余种着述,同时更加强化“主题意识”或“文献群组意识”。如王绍兰(1760-1835)、傅以礼(1827-1898)、傅云龙(1840-1901)的着述,就有集合汇编性质,可见各自学问的广博,其中傅以礼的明史研究,尤其是南明史的研究,颇有建树;傅云龙是出使十多国的外交特使,有丰富的出洋游记,又参与洋务运动,而“丛刊”中选编的傅云龙五种着作,可略见其“全汉文”“金石集成”编撰的雄心壮志。这三位人物都是有名的藏书家,与浙江本地、江苏,甚至日本的诸多学者有书籍交流。收录这类重要人物着述,可从中展现一地风气,显现时代发展脉络。本丛书文献编选另一特点是对“浙江文化”的着意强调,如所选《越中文献辑录》《历朝杭郡诗辑》《杭城坊巷志》《武林文献内外编》等文献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选印吴庆坻的12种着述,孙峻的6种着述,这些着述中多有吴氏、孙氏家族文献,从这两个延续两三百年的文化家族着述系列,可以关联浙江文化发展的多个层面,进而为清代江南文化传承研究提供有力的样本。

  李圣华,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越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资深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古典文献、浙东学术、明清诗文研究。出版着作20余部,主编《浙学未刊稿丛编》《宁海丛书》《明人别集稿抄本丛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般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徐晓军,浙江图书馆原馆长,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原主任,浙江省图书馆协会原理事长,《图书馆研究与工作》杂志第一任主编,研究馆员,第一、二届中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写印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2007年获省级文化系统十大岗位标兵,2014年获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先进个人。主持完成《浙江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浙江省民国线装书普查登记目录》,主编《浙学未刊稿丛编》(两辑)《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浙江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整理出版《【民国】浙江续通志稿》,策划出版《中国古籍修复纸谱》。

  賸馥吟草不分卷[第一种]附升科记事一卷[第一种]赛竹楼词抄不分卷[第一种]临证心得医案不分卷吊脚痧方不分卷(清)胡杰人撰稿本一

  賸馥吟续编二卷[第二种]附论事絶句不分卷[第二种]紫光阁功臣颂不分卷[第一种](清)胡杰人撰稿本一

  賸馥吟续编二卷[第三种]附论事絶句不分卷[第三种]赛竹楼词抄一卷[第二种](清)胡杰人撰稿本二一七

  賸馥吟续编不分卷[第四种]附论事絶句不分卷[第四种]紫光阁中兴功臣颂不分卷[第二种](清)胡杰人撰稿本三九一

  賸馥续吟招友续咏一卷[第十二种]賸馥杂咏一卷[论事絶句第六种]賸馥吟餘一卷[赛竹楼词抄第三种]对联一卷[第二种](清)胡杰人撰稿本一八七

  赛竹楼賸馥续吟不分卷[第九种]昭代中兴功臣诗续咏不分卷[第六种]賸馥吟馆招友七絶续咏不分卷[第二种]附杂着不分卷(清)胡杰人撰稿本三一三

  禾郡项氏事略一卷(清)沉景修辑附天籟阁秘藏书画碑帖残目一卷(明)项元汴编(明)项圣謨重编(清)沉景修抄稿本二九三

  林公迪臣奏议公文遗稿不分卷(清)林启撰抄本附林社二十五周年纪念徵文(清)林启撰民国铅印本一〇一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