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形势变了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12日凌晨,以军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及周边地区发动海陆空全方位打击,目前造成死亡人数已超过100人。
与谴责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参议院正在推动一项法案的通过,而法案其中一项内容,是对以色列提供141亿美元军事援助。
除了持续不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外,最近一段时间,美国还对中东地区进行了报复性空袭,接连轰炸了伊拉克和叙利亚,使得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动荡。
空袭,成了观察美国在中东地区行动的一个视角。透过空袭,我们也更能看清中东的局势,以及当下,美国在中东的处境。
这并不是近期美军中东基地第一次受袭,事实上,这一轮巴以冲突升级后,美军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的军事基地,遭受了160多次袭击。
这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小事。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自2022年以来,还没有美军因敌对行动而丧生,上一次有美军在海外丧生,还是在2021年的8月,当时,有13名美国士兵死于袭击。
此前,美军遇袭的基地,基本都处于公开或者半公开状态,而这次遇袭的基地,位于约旦境内。按照外媒的说法,这是一个“秘密基地”。
并且,根据美方初步的调查报告,无人机袭击基地时,有一架美军无人机正要返回基地,所以基地的人以为这是自己的无人机,根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1月31日,美国情报部门称,这场袭击是由受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发动的,那为什么要轰炸叙利亚和伊拉克?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为了快速打击伊拉克政府,美国及其盟友投放了2万多枚炸弹,这不仅摧毁了伊拉克的基础设施,也给伊拉克平民带来了极大的伤亡。
“真主党旅”认为,中东各国的紧张局势是美西方国家造成的,希望摆脱美西方国家对中东地区的控制。
一战还没打完,西方殖民者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瓜分中东地区,他们拿出笔,在地图上划线,这些线就是日后不少国家的国境线,这种完全不考虑现实情况的方式,也让中东国家在原有宗教矛盾基础上,又多了类似于领土这样的现实利益冲突。
2014年,美国更是把这种支持摆在了明面上——当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多国横行,美国以打击恐怖组织为由,宣布对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提供装备和训练支持。
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在同时任伊拉克总理会晤期间曾承诺,到2021年年底,伊拉克境内将不存在承担作战任务的美军。
目前,美军在伊拉克还有2500名军事人员,分别部署在阿萨德空军基地、巴拉德空军基地和埃尔比勒空军基地。这些基地的战机、无人机和特种部队仍能在伊拉克境内活动,执行军事打击任务。
于是,这些基地,也成了武装组织重点攻击的对象。除了这三个基地,还有位于叙利亚境内的坦夫基地。
美军以“反恐”的名义修建了这一基地,从图上就能看到,它切断了一条高速公路,而这条路是连接叙利亚大马士革与伊拉克巴格达的高速公路,让往返于两国的武装势力只能通过沙漠转移。而美军从叙利亚偷取的石油,也由这一基地转运至伊拉克。
2020年,美国暗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后,“真主党旅”和其他武装组织开始联合起来。那为什么这几个武装组织在苏莱曼尼被暗杀之后,愿意联合起来呢?
长期研究中东的牛新春总结了中东各方势力的诉求,他表示,当前,以伊朗为首的“抵抗阵线”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心”,是中东地区最大、最根本的一对矛盾。
加沙地区民众的处境,原本就很不乐观。以色列在加沙地区修建了横跨65公里,高6米的围墙,用以围困哈马斯。任何想要越过围墙的行为,都会被射杀。
这一轮巴以冲突升级后,持续的交火阻碍了救援行动,根据联合国估计,加沙200多万人缺少基本物资,情况非常严峻。
陷入危机的,不只是加沙地区。巴以冲突延宕,暗杀和爆炸事件接连发生,地区局势甚至有失控的风险。不仅如此,中东整体安全形势恶化,也给极端势力提供了活动机会——“伊斯兰国”趁机制造了多起爆炸事件。
眼看着中东地区又有被拖入大规模冲突的风险,中东地区的武装组织开始意识到,需要解决问题——美国对以色列的明显偏袒。
最先行动的,是胡塞武装。他们开始袭击红海水域的美国船只,并声称只有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他们才会停止这种袭击。
中东其他地区的非国家武装组织同样也加入了这轮反美的行动中。这也就出现了开头我们看到的那一幕,这轮巴以冲突开始后,美军的军事基地,遭到了160多次攻击。
当前,美国在伊拉克长期保留2500名驻军,在叙利亚驻扎着1000左右的美国士兵,在约旦派驻各种名目武装人员约3000人,在中东其它国家也有美军人员零星分布。只要美国仍然不支持巴以停火,这些美国基地,都有可能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直至今日,美国仍然不情愿离开这些国家,有数据表明,美军在中东地区,至少还有30多个军事基地。
在美国内华达州有一座军事基地——克里奇空军基地。这个基地的美军士兵,像“玩游戏”一样,操控着万里之外,盘旋在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上空的无人机,执行轰炸等任务。
美国人在温暖的屋子里按着发射按钮,万里之外,却是生灵涂炭、饿殍千里的景象,这是当代的人间惨剧。
而美国,在无视这样的惨剧。长时间以来,美国用空袭和轰炸,压制着中东武装势力的反抗与不满。而这一轮巴以冲突中,美国面对胡塞武装侵扰时的表现,让那些曾被美军轰炸,被美国人弄得流离失所的中东武装势力看到了还击的可能性。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时代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29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下简称“月球专业大模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识别上,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
按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服务“一张网”要求,整合自然资源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资源的全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平台已经开通试运行。
图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原址上再现的考古情景。临沂大学释光年代学实验室对水稻植硅体的测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如何选择含有植硅体的沉积物就是个难题。
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场“跨界”展览别具一格。珐华彩莲池纹梅瓶、象形执壶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同现身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山风劲吹,风机飞转,绿电点亮万家灯火;优化生产工序,使用环保材料,产业发展向绿色化迈进……
我国科学家在野外科考工作中首次发现新疆伊吾县有戈壁熊分布。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第三次新疆科考项目——新疆自然保护地调查与国家公园潜力区科学考察阶段总结和专家咨询会召开。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谈鹏教授、肖旭博士后研发出了一种“火星电池”,以火星大气成分(模拟参照火星上大气成分比例配比)作为电池反应燃料物质,可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针对获得职称的农牧民,呼和浩特市从政策支持、教育培训、职业发展、奖补倾斜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强化人才激励措施。
气候变化、环境灾难和战争等因素可能会对生物资料库构成威胁。为了找到新的样本“避难所”,有人提议在月球上建造此类生物资料库,即所谓的“月球方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谈鹏特任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火星电池,由火星大气成分作为电池反应燃料物质,可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
经过十多年科研攻关,吉庆油田已初步构建起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体系。今年,吉庆油田将完成100口页岩油钻井,新建产能60万吨以上。
Pioneer测试系统主要由具备高精感知和可靠通信能力的封闭试验场、支持状态数据上传与虚拟场景注入的测试车辆、具备实时孪生与动态仿真能力的云端平台三大部分构成,
温室气体增加会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及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甲烷作为地球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过程中导致的增温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
本次研究揭示了褪黑素通过影响PVT调控非快速眼动睡眠的作用机制,发现褪黑素可以抑制PVT神经元的活性,增加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从而有利于入眠。
近年来,我国豆粕年消费量在7000万吨以上。然而,由于耕地面积有限,我国大豆产量供不足需。因此,广辟饲用蛋白来源、开发和利用优质饲草资源是改善我国饲用蛋白短缺困境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