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自从今年7月进入主汛期,四川省汛情不断,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经受巨大考验。7月11日刚刚经历三年不遇的洪峰过境,25日,由于暴雨骤降,上游水库加大下泄流量,都江堰渠首又遭遇十年来最大一次过境洪峰。

  26日,记者在都江堰金刚堤上看到,岷江水一泻千里,汹涌向前,至鱼嘴处,滔滔江水便一分为二,此后水流趋缓。

  据介绍,25日凌晨4时左右洪峰过境时,都江堰渠首管理处水闸管理站将渠首闸群21孔闸门按照预案全面开启,让洪水沿这座千年水利工程自然下泄。

  “过境洪水在都江堰以‘四六分洪’的传统态泄洪。”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负责人李劲说,都江堰鱼嘴形的河堤,将奔涌而来的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窄而深,经宝瓶口被引入成都平原;外江宽而浅,起到泄洪排沙作用。丰水期时,岷江水位上升,约六成江水入外江,约四成江水入内江,防止汛情发生。而枯水期恰恰相反,内江得水六成左右。

  据了解,虽然始建年代十分久远,都江堰至今仍照常运转,发挥着巨大的水利综合效益。四川水利专家谢羽介绍,都江堰肩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115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为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提供用水,并为防洪、发电、养殖、种植、旅游、环保等提供相关用水服务。

  此次洪峰过境,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利用“数字孪生平台”,对洪峰过境进行的数字预演分析,也在防汛抗洪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在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看到,液晶显示屏上不仅显示了岷江和都江堰各个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各类水情监测数据和计算分析也一目了然。

  李劲介绍,在各个部门进行防汛会商前,“数字孪生平台”结合采集的数据,形成了一整套应对方案,并进行模拟推演,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字:
上一篇:焦点访谈:相知跨千年携手创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