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专家:欧盟应同中国寻求合作而非制造对抗
第24届中欧领导人会晤于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始于1998年,在此之下双方还建立了多个级别的对线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文件《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标志着欧盟对华态度出现转折:中国不再被视为一个能带来大量机遇的伙伴,而更被看作一个竞争者和挑战。
中国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表现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一些欧盟国家看到了与中国合作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但欧盟整体却依然与中国保持着距离。德国、匈牙利等国积极推动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联系:2015年,匈牙利率先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自2015年以来,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2020年12月30日,历经七年艰难谈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当天正好是德国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最后一天。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22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2.8%,达到了创纪录的8563亿欧元,日均贸易额超20亿欧元。其中欧盟对华出口增长3.1%,达2300亿欧元;欧盟自华进口增长32%,达6260亿欧元。
2021年,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后不久便遭欧盟冻结。当年年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欧洲版全球基建计划——“全球门户”计划,该计划粗看上去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惊人雷同,但它更侧重于意识形态方面,而非经济合作与发展。今年,在中国同150多个国家共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诞生两年的“全球门户”计划却仍鲜为人知,无成果可示。美国版全球基建计划——“重建更美好世界” (B3W) 计划也同样如此。
西方无法接受亚洲国家政治与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无法接受500年来拥有殖民霸权的大西洋时代已经结束。但令他们最无法接受的是,西方以外的世界如今不愿再基于西方意识形态开展合作,而是希望基于各国自身利益进行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全球门户”计划和B3W正是基于前一种合作模式,它们至今乏善可陈;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后一种,正如前文中所说,它在提出10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欧盟没有基于双方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欧盟国家自身的经济利益来重新思考同中国的政治关系,也没有在和平、合作、互敬、互惠的基础上启动新的谈判,而是继续推进对华的“去风险”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做法给出了冷静回应。例如,在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全球门户”计划对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建设基础设施。
匈牙利是唯一参加本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欧盟国家。为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匈牙利于2010年宣布了“向东开放”政策,该政策旨在推动国际关系多样化,并在现有的西方伙伴关系之外,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欧盟领导人应当对中国展现新态度和新的相处方式。中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伙伴之一,欧盟态度的转变将有助于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追求共同利益。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线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科学家已实现多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让单个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有望为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带来新启发。
“我将以当选院士为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倍加珍惜院士荣誉称号。过去三年,李殿中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机构在内的40余家行业单位和优势力量,成功突破高端轴承“卡脖子”技术难题。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助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密切关注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