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地方性法规施行半年改革“试验田”频传科技创新好消息
6月25日下午,徐州市东湖医药创新港实验室,省產研院集萃细胞所的施明教授正在使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和分析仪检测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CAR-T细胞关键指标。
“细胞治疗技术就是把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或干细胞当作‘活药物’,在实验室进行改造、培养和‘武装’后再输回病人体内。这些‘改装升级’后的活细胞能直接在身体裡识别、攻击病变目标或修復损伤,有望实现传统药物难以达到的治疗甚至治愈效果。”施明告诉记者,以CAR-T為代表的细胞治疗是引领医疗革命的前沿科技,也是推动医药產业升级的新质生產力。这项创新技术突破性地实现对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异病同治”,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这项前沿科技成果,得益於今年1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產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这是江苏首次针对单一机构进行专门立法,也是全国首部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地方性法规,确保省產研院未来一段时期重大改革於法有据,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產业科技创新中心。“条例从研发平台建设、验証中心组建、科技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制度引擎。”施明感慨道,创新资源的整合,重点难点都在跨部门跨区域,《条例》的出台扫除了协同创新的制度障碍。细胞所团队联合徐州医科大学迅速行动,先后申请获批江苏省细胞治疗先导技术重点实验室、细胞医学概念验証中心及研究生工作站三大高层次平台,双特异性CAR-T技术的迭代优化与临床研究明显提速,在多发性骨髓瘤、重症肌无力等7种适应証超百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显着疗效。该项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iews列為“亮点研究”,今年6月入选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目前施明团队已与中心联创企业復星凯瑞签署授权协议,共同推进双特异性CAR-T技术管线的產业化及全球商业化。
这部地方性法规施行半年来,省產研院不断传来好消息:与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11所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沃尔沃汽车技术公司、智利智美浆纸公司等9家外资企业建立全球创新合作伙伴关系﹔与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31家、累计达446家,提炼企业愿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超2700项,企业意向出资超90亿元,协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1000余项,合同总额超26亿元﹔院重大项目公司——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啟动,聚焦1500兆帕级超高强钢、800兆帕级高强钢变厚度及6000系铝合金復杂截面等关键技术全力攻关。
在省產研院战略规划部主任郭建路看来,為先行先试经验立法,护航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就是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生动注脚。《条例》开创性提出,省產研院是具有科研类事业单位性质和独立法人地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不敢转”问题,《条例》在全国首创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提出职务科技成果不纳入国有资產保值增值考核范围,对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股权探索整体考核﹔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仍发生投资亏损的,按程序免责办理资產核销,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
除了成功经验的肯定,《条例》也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探索埋下伏笔。例如,明确省產研院应履行探索应对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的新业务、新机制等职责,探索建立长存续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让摸着石头过河有法可依。”郭建路说,《条例》正式施行以来,省產研院以“拨投结合”方式,实施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7项,累计实施117项。其中,“超轻质低成本微纳多功能绝热復合材料技术”项目落地苏州市吴中区,成果将应用於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热防护系统﹔“靶向蛋白稳态调控药物研发”项目落地南京江北新区,依托去泛素化酶配体筛选平台和体内蛋白质组学平台实现技术转化,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下一步,省產研院将聚焦重点產业领域引进產业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以“拨投结合”方式实施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加速整合產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构建具有集萃特色的创新矩阵。
改革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培育未来的“接力赛”。省產研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方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提供的沃土,更离不开一棒接着一棒的奋力奔跑。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设立江苏產研院,将其作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產研院并作出“四个对接”重要指示。2015年,省政府為江苏產研院量身定制10条政策。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江苏產研院改革成效匯报。同年,省政府进一步為江苏產研院出台12条政策。2024年11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我省制定《江苏省產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进一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接力赛需要有耐力,我们是见証者,也是参与者。下一个十年,我们将立足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定位,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聚焦科学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快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供给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组织龙头企业出资出题,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前沿科技成果產业化机制,建立“概念验証+中试放大+商业推广”全链条技术孵化机制﹔加快践行“行本教育”,推进学行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產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助力推进传统產业升级、新兴產业壮大、未来產业培育。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