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脚下的土地,一边是蓬勃的绿意,一边是金黄的流沙。对于8月18日,前往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的“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的学子们来说,这道在新疆麦盖提县清晰可见的黄绿分界线,是此行最震撼的风景之一。

  而当他们亲手为一株属于自己的新疆杨挂上铭牌,这份震撼便化作了一份牵挂。“我会一直关注它,就像关注一个远方的朋友。”这个萌生于中国最大沙漠边缘的青春约定,让一次跨越万里的参访,从一堂生动的“生态课”,变成了一场跨越山海的绿色接力。

  “你们脚下这片绿洲,十多年前还和那边一样是流动的沙丘。”顺着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负责人殷红海手指之处,正是沙漠锁边工程的一部分。

  麦盖提县三面环沙,县域总面积90%为沙漠。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以前每到季风时节,风起沙扬,曾是当地人抹不去的记忆。从2012年至今,这里的人、树、沙演绎了一段防风固沙的生态奇迹。

  “是什么力量让沙漠变成了绿洲?”面对一位香港青少年团组同学的疑惑,殷红海的回答是:“人。”他口中的“人”,是每年春秋两季,卷起行囊、扛起坎土曼(一种农具),从四面八方奔赴沙漠的各族干部群众。寂静的沙海一度被成百上千台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人们在沙窝子里同吃同劳动,与机器合力将连绵的沙丘推平成植树方田。

  奇迹的背后,是科学与坚持的交织。“第一年,因为沙土贫瘠、地下水矿化度高,种下的树苗‘不死不活’,成了‘僵尸树’。”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工作人员回忆。第二年,改良后树苗成活率才大幅提升。几年后,野生动物啃食树苗又成了新问题,治沙人便为每一株新苗都穿上铁丝网“铠甲”。

  “沙漠里种树,‘水’是第一关。”殷红海指着地面上遍布的黑色管道说,“我们打了深井,通过这套滴灌系统,像‘打点滴’一样,精准地把水和养分送到每一棵树的根部。”13年间,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4%。一道南北宽约20公里、东西长约50公里的绿色屏障,护卫着家园。

  “这片林区的绿色奇迹是由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中环油,和我们一起创造的。”殷红海说,“2012年他们刚来时,面对地表60℃的高温,当地的农户都不相信这帮从深圳过来的投资者真能在沙漠种出片树林出来。”

  面对质疑,这家深圳企业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们首先解决的就是沙漠造林最核心的水、电、路问题。为了不与绿洲争夺浅层水,企业投入两亿元,在沙漠深处打井架电修路;为了铺设滴灌系统和方便机械化作业,他们调集重型机械,硬是把起伏的沙丘推平;数百公里的道路和电网,如动脉般延伸进不毛之地。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科学的理念。”殷红海指着文冠果树介绍,这是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经过反复论证后选定的树种,通过水肥一体化、乔灌草套种等技术,树苗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这个来自深圳的“金点子”,如今正在南疆的沙海边缘开花结果。文冠果种子含油量高,是高端食用油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

  从防护林踏入沙漠的瞬间,来自澳门的傅浩贤发出一声惊叹。当他回头望向那片来之不易的绿洲时,眼神变得认真:“沙漠很好玩,现在我更喜欢绿色。知道了种活一棵树很难,才懂这片绿洲有多珍贵。”

  “我原以为治沙就是不停地种树。”广东青少年团组的杨赫威抚摸着胡杨树粗糙的树干感慨,“今天才明白,这背后是巨大的智慧和系统性的工程。正如工作人员所言,治沙‘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他相信,这片倾注了无数人坚持的绿色,一定会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

  理论课化为实践课。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粤港澳青少年们认养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纪念树”——新疆杨。他们亲手将写有自己名字的认养牌挂在树干上。“这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约定。”香港青少年团组的同学认真地说,“我会一直关注它,就像关注一个远方的朋友。”“明年我要带着爸妈一起来这里,看看这棵树的变化”,香港青少年团组的另外一个同学憧憬道。

  8月18日,四地青少年的新疆文体交流之旅,渐入高潮。“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活动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一路则是前往麦盖提县刀郎画乡,感受魅力刀郎文化。

  “来来来,一起跳!”当天上午,交流团师生在刀郎画乡刚下车,就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一位维吾尔族姑娘热情地伸出手。深圳市高级中学的熊孝铭起初站在人群中,有些拘谨,但转眼就被三位新疆少年围住。他们一人扶着熊孝铭的肩膀,一人示范着舞步:“看,就这样,手腕转圈,对!”在连续几个八拍后,熊孝铭的动作渐渐跟上了鼓点,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本来不会跳的,这是我第一次跳舞,没想到是在新疆!”跟随交流团第一次来到新疆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朱逸林同学,在刀郎画乡也加入了热情的舞蹈中,直观感受维吾尔族刀郎舞的魅力。“只要有音乐所有人都‘一键跟跳’,进入热情的舞蹈模式。”

  活动中,就连来自西班牙的香港青少年团组足球教练,也在当地居民的热情鼓励下,大秀刚学会的新疆舞。

  “加油……加油……”这厢歌舞声方罢,那厢笑声、掌声、呼喊声再次涌现,一浪高过一浪。原来是在舞蹈过后,四地青少年进行了一场拔河友谊赛。“大家非常有爱,团结协作能力很强。”朱逸林同学感慨道。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刀郎画乡热烈的氛围中,交流团师生和维吾尔族朋友们纷纷挥舞国旗,同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将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这是我从小学开始就听的一首歌曲,今天和来自粤港澳朋友一起唱,更能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阿卜杜吉力力同学说。歌曲过后,青少年们还参观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纪念馆。在馆内,一幅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班超戍边、玄奘西行、丝绸之路……熊孝铭驻足在展板前感慨:“原来这片绿洲背后是无数人的艰辛付出。”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