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神韵·德艺双馨—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骨灰安葬仪式在郑州福寿园举行!
2022年5月29日上午7时15分,豫剧大师、“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因病于青岛与世长辞,享年100周岁。
2023年5月29日,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安葬送别仪式在河南福寿园举行。各界代表以及马金凤先生的家属、弟子、亲友、戏迷等200人参加送别仪式。
马金凤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国宝级豫剧大师,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响海内外。
马金凤先生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中国金唱片奖、中国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庆龄枫叶奖等荣誉。
提起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人们就会想起一个山东曹县人的名字——马金凤,1922年农历十一月初八生于曹县东关。马金凤先生5岁随父学艺,7岁登台演出,14岁担当剧目主演,1930年,师承河南梆子戏第一代坤角演员马双枝,打下了坚实的豫东调、祥符调声腔基础;1938年,拜师豫剧豫西调名角燕长庚先生,得其真传。
马金凤,原名崔金妮,山东曹县东关人。她3岁随父学习,7岁登台演出,艺名“七岁红”。9岁被开封马姓戏班班主收为义女,遂更名马金凤,学习豫剧祥符调。在学戏生涯中,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豪放高亢的豫东调与委婉回转的豫西调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派豫剧风格。她精心打磨的《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一挂两花”,红遍大江南北;她倾力塑造的穆桂英、程七奶奶、姜桂枝等艺术形象,妇孺皆知,深受人们喜爱。她多次晋京演出,先后受到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接见。1958年,毛主席来郑州开会时,观看了马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夸奖道:“男的学武松,女的要学穆桂英!”
马金凤说,父亲是唱河北梆子的,3岁跟着父亲唱河北梆子,我八岁以前是在山东生活。1983年春天,马金凤率团到山东寻根演出。回到了阔别五十多年的山东曹县老家。在老家曹县演出时,乡亲们像对待女儿回娘家一样接待了她。“曹县的父老乡亲,老闺女回来了!”幼时的小伙伴现在已是儿孙满堂的老人了,大家一见面,互相叫着当年的小名,紧紧拉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大家回忆起童年苦难生活的情景,泪水忍不住流下来。马金凤当年出生的那间小屋前,有棵老槐树,马金风和儿时的伙伴以及他们的子女在老槐树下合影留念。目前此槐树已定为曹县一级保护古树,编号001。
在战乱频仍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马金凤先生始终坚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不畏寒冬酷暑,日复一日地刻苦练功、吊嗓。由于嗓音条件并不突出,她在母亲的帮助下,每天趴在水罐上喊嗓,额头被压出一道深深的辙印。经过三年多的坚持,终于喊出了一条清脆圆润、高低自如、水灵通达的“金嗓子”。
作家张朴夫在《洛阳牡丹马金凤》一书中这样描写马金凤先生喊出嗓音后的心境:金凤像跋涉在浩瀚沙漠里忽然听到了叮咚的泉流声,像熬过茫茫黑夜看到黎明的曙光……
马金凤先生不拘泥于旧时代艺人的门户之见,学习借鉴吸收豫剧“豫东调”“祥符调”“豫西调”“沙河调”的曲情韵味,有益养分,熔豫腔豫情于一炉。
她的唱腔风格独特,表演博采众长,最终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帅旦”行当,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生动质朴、独树一帜的豫剧“马派”艺术,成为豫剧一方大家。
1956年,马金凤先生携豫剧“穆桂英挂帅”首次晋京演出,震动了首都剧坛,受到了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戏剧评论家吴祖光多次观看后,写了两篇文章,赞马金凤先生为“洛阳牡丹”!
中国戏曲学院、河南大学艺术系、洛阳师范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中小学和幼儿园都留下马金凤先生辛勤耕耘的足迹。
2009年,国内首个豫剧本科班在中国戏曲学院开班。2010年,马金凤先生成为中国戏曲学院的荣誉教授,专职为豫剧本科班授课,为豫剧事业培养第一代大学生。
2019年4月,豫剧“马派”艺术传承基地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揭牌,马金凤先生欣然受聘为学校“终身教授”。
马金凤先生说:“培养下一代是我的重要任务,我有信心把我们的下一代年轻的戏曲工作者帮助好,教好,叫他们接我们的班。我有信心把咱们豫剧发展兴旺!”
安葬仪式开始后,全体人员肃立默哀。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驻会副主席蒋愈红,河南豫剧院党委副书记吕青为马金凤先生纪念碑揭幕。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驻会副主席蒋愈红,河南豫剧院党委副书记吕青为纪念碑揭幕
马金凤先生纪念像由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士铭创作,展示了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德艺双馨的形象。在礼仪师的指导下,经过温馨庄重的安葬仪式,马金凤先生长眠于河南福寿园钟灵园。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致辞,表达对马金凤先生的缅怀。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赵健在致辞中表示,马金凤先生是河南乃至中国戏曲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先生的一生在服务人民中坚守淳朴初心,在教学相长中探索艺术真谛,她始终情系人民情系观众,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李经衡致辞指出,福寿园国际集团以“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为理念,致力于推动人文纪念和文化传承,在全国45个城市成为当地珍藏生命故事、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在河南福寿园生命公园,马金凤先生将被后人永远追忆。
马金凤先生家属代表马建新致辞向所有来宾表达感谢,他重温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回顾了母亲不凡的百年人生。马金凤先生100年人生经历,90年舞台生涯,她用铁一样的信念,水一样的心态,火一样的激情,在她的世界里演绎了最励志最精彩的人生。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现场演唱豫剧“马派”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选段,表达对马金凤先生的追思。
仪式最后,现场的家属和来宾分别敬献鲜花,向马金凤先生纪念碑鞠躬致敬。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音容笑貌,如若往昔,在河南福寿园生命公园里,马金凤先生将被后人永远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