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喧嚣与嘈杂、厚重与虚无、被遗忘的爱情与被湮没的内心,就像脚下不知不觉生出的野草,或许你在踩到它们的一瞬间,会感到脚下那种无言无声而蓬勃的生命力——这便是阅读的力量。我们向读者推荐3月好书名单,本篇为​其中的《不确定的爱》。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媒体报道中,家长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尤其是母亲。她们是有问题的大人,焦虑、偏执、唠叨,以爱为名控制孩子,唯分数论。但是对人类学者关宜馨来说,家长和孩子一样痛苦。他们只是先于不谙世事的孩子看到了未来就业与快乐童年之间难以兼容的社会现实,在这种悖谬中苦苦挣扎。每一位家长的进退两难,都折射出社会的内在张力。

  中产家庭的养育焦虑近年来早已成为流量密码。不仅在中国,全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宜馨并不想再把家长们这种充满矛盾的养育实践简单归因于“功利”“竞争”“阶层焦虑”。2004年,她来到昆明进行田野调查,在深入和一些家庭互动后,她发现家长们并不是随波逐流地投身于社会设定的养育竞赛中。家长们的养育投入中往往蕴含着一种“为孩子尽力”的道德安慰,他们像战场上的军师一样“审时度势”“创造条件”。每一个选择都包含着他们的道德能动性(moral agency)。关宜馨没有把家长们当成批判/研究对象,而是把他们视为“与我一起工作”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生存智慧。她想知道,在事事看起来都被“自上而下”决定并受到周遭条件制约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可能将人类行动理论化、同时避免将生活经验还原为大尺度的历史进程?”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