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至中风险!疾控中心重要提醒
手足口病的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大多轻症,会出现发热(38摄氏度左右),手、足、口和肛周部位出疹(个别患儿没有皮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重症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和心肺功能衰竭,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吮吸无力、头痛、呕吐、出冷汗、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口唇紫绀等。
手足口病不可怕,它只是宝宝漫长成长过程中,小小的一个困扰。作为家长,要为年幼的宝宝构筑一道安全防护墙,下面这份“砌墙攻略”请大家收好:
建议6月龄以上宝宝尽早接种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以便尽早发挥疫苗保护作用,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如果说宝宝接触的周围有手足口病的流行,发病前和手足口病患者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又符合上面说的手足口病的表现,则极大可能是中招了。
轻症的到医院门诊治疗,注意清淡的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密切注意宝宝的体温,如果低烧可以物理降温,如果高烧(38.5度以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烧药,尽量让孩子安静(惊厥病例要及时止惊)。
当宝宝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呼吸困难、四肢皮肤冰冷、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和惊跳。
目前市面上只有针对EV71病毒的单价疫苗,但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打了疫苗的宝宝可能因为感染EV71以外的肠道病毒而发生手足口病。
导致手足口病主要的病原体是EV71和CoxA16,而EV71型更容易导致重症甚至死亡,市面上的疫苗也是针对EV71病毒的。
也就是说,目前疫苗瞄准的是手足口病毒群的“老大”,把“老大”除了,其他的“小弟”掀不出什么浪花。